首页>检索页>当前

辽宁阜新:为学生玩水系牢“安全带”

发布时间:2025-07-11 作者:刘玉 李丹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夏日炎炎,泳池里溅起欢快的水花,岸边传来清脆的指令声。在辽宁省阜新市体育中心游泳馆内,一堂特殊的“安全课堂”正在上演:家长与孩子手拉手学习漂浮技巧,模拟溺水场景演练救援配合,不时响起恍然大悟的笑声与掌声。

这是该市教育局与体育事业发展中心联合打造的“预防溺水,快乐成长”亲子防溺水公益培训现场。截至目前,这项公益培训已举办6期,为近400名青少年及家长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

把“安全礼包”送到家门口

“报名那天我特意反复确认,真的不用花一分钱吗?直到带着孩子走进游泳馆,看到教练已经准备好了专业装备,才敢相信这是真的。”家住阜新市海州区的张女士第一次参加培训时甚是惊喜。

“以前孩子吵着去河边玩,我整夜睡不着觉。现在跟着孩子一起上课,总算心里有底了!”刚结束水中实操的陈女士抹着脸上的水珠,难掩激动。

坚持“零门槛、全免费”原则,面向全市7岁以上青少年家庭开放,专业教练手把手教学,让每个参与家庭都能卸下负担,专注提升安全技能。依托专业场馆与教练团队,把最实用的水上安全知识变成了触手可及的“民生礼包”。

三维课堂练就“救命本领”

“看岸边的警示牌!这种水流湍急的区域,哪怕水浅也绝对不能靠近!”作为课程讲师之一,拥有多年青少年游泳教学及救生经验的王鹏雨教练指着模拟河道场景,向亲子家庭强调风险识别的重要性。不同于传统“说教式”安全教育,该项目创新构建“理论讲解+实景识别+水中实操”三维体系,让安全技能真正“入脑入心”。

在理论课堂,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如何辨别危险水域、如何判断水流方向;实景模拟环节,大家蹲在“河边”仔细观察暗藏的漩涡标志、湿滑青苔,讨论避险方案;到了水中实操,更是干货满满——孩子们在教练指导下练习“水母漂”保存体力,家长们则学习如何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用衣物制作简易漂浮物展开救援。“不是教孩子‘别玩水’,而是教他们‘会玩水、懂避险’。”王鹏雨的话道出课程真谛,“当孩子知道抽筋时要大声呼救、放松身体,家长懂得如何科学监护,这才是最有效的防护。”

据王鹏雨介绍,课程设计不仅让孩子们知道“不能做什么”,更要教会他们“遇到危险时能做什么”。而要求亲子共同参与,更为关键。家长是孩子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只有家长也具备了风险意识和基本监护救援知识,才能真正形成保护孩子的合力。

160个家庭的“安全蜕变”

“爸爸,你刚才看手机了!水边不能分心!”9岁的李响拽着爸爸的衣角,认真地“纠错”。这个曾经在泳池里吓得不敢睁眼的小男孩,如今不仅能自信地完成漂浮动作,还成了家里的“安全小监督员”。像李响家这样的蜕变,正在160余个参与家庭中悄然发生。

家长们不再把“别去水边”挂在嘴边,而是学会带孩子提前勘察环境、约定紧急信号;孩子们不再对水域充满盲目好奇或恐惧,而是掌握了“远离野泳、科学自救”的准则。

泳池里的水花渐渐平息,但亲子家庭心中的“安全种子”正在生根发芽。这场始于暑期的公益实践,不仅为阜新市的孩子们系上了“安全带”,更探索出一条“家庭共学、专业赋能、公益托底” 的青少年安全守护新路径。

据悉,阜新市教育局、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将持续深化这一公益项目,致力于将其打造成守护青少年水上安全的常态化、专业化平台,并计划拓展课程内容,加入冬季冰面安全知识,并扩大覆盖范围,让更多家庭受益。阜新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要把这个项目打造成常态化的‘安全成长营’,让每个家庭都能收获‘护身符’,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平安的守护下,尽情享受夏日的快乐。”(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刘玉 通讯员 李丹)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